對世界來說,這是一種反動;對他而言,這是一個反省。他開始面對貧窮和飢餓,以及寂寞,在沮喪和快樂的兩端,他像個鐘錘般的擺盪。
然而這一段日子,也使久久在都市中翻滾的他敢於高聲唱出心中的歌。他說:「我們日日夜夜在生活中渴求輕鬆與自由,卻因為他人一點一滴灌輸給我們的恐懼而鮮少獲得。
我們怕唱走音、怕拍子錯誤,也怕唱漏了音符,於是心底的歌被壓抑住了,沒有高聲唱出。這樣的壓抑,使我們未老先衰。」
有個七十歲的老婦人,每星期固定打一通電話給高齡九十五的母親請安,總期待母親能和顏悅色對她說幾句話,然而,每一次她都含淚掛上電話。幾十年來,她都未間斷,一次一次的嘗試,又一次一次的傷透了心。
「我總是充滿同情地聽著這位老婦人向我訴苦,也看著她努力試圖從孩子和朋友那兒,找尋她母親所不能給予她的認同。我多麼希望在某個無眠的夜裡,她能突然醒悟:自己浪費了一生的時間,在向他人索求的只有她自己才能給予的東西啊!」
不停歇地索取愛人的認同、親人的認同、社會的認同、國家的認同、流行的認同,連自己的願望也需要被認同。甚至連說任何一句話、自己喜歡的顏色、所屬的生肖星座、血拚買到的戰利品、投票的對象,都在索求認同。別人喜歡或跟我們看法一致,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活得有意義;沒人認同,就急著憤世嫉俗、焦慮痛苦或自暴自棄。
其實,生命的欠缺是因為我們一直向別人要自己才能給的東西,比如自信,比如快樂,比如自由,比如安全感,比如心靈平靜。
不被認同,就有恐懼、憤怒、悲傷、壓力與壓抑。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,想要高聲唱出自己的歌,只能靠自己的聲帶和咽喉。有掌聲固然令人興奮,但不需要掌聲,我們也能唱歌。
只有你自己能夠唱出自己的歌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